城市照明,承担着“夜间安全运营”与“城市形象展示”两项任务,缺一不可。在今天举行的2025上海绿色照明论坛上,《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2024》发布。报告指出,2024年上海城市绿色照明以节能降碳、设施整治、数字转型等为着力点,实现了能源节约与环境效益的双重突破。
道路照明将更亮、更智、更绿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共有LED灯具约88万盏,其中通过2021—2023年道路照明节能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改造LED灯具约45万盏,节电2.1亿度。2024年,上海LED照明占比由2021年的21.9%跃升至83.9%,单灯年均用电量从2021年的987度降至600度,下降近40%。
在全市16个行政区及临港新片区中,9个区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为市管设施,共301673盏,2024年已完成LED灯具改造176209盏。浦东新区作为区管设施中道路照明量最大的区域,共有灯盏156673盏,已完成改造104945盏。
“目前,二维码正逐步成为覆盖全市道路照明设施的基础数字化管理手段。”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设施管理处副处长崔世华介绍,上海市区范围内的节能改造工程与新建道路照明工程已全面推进产品码与管理码(随申码)的绑定与粘贴工作,每一根灯杆都拥有唯一的“数字身份证”。
市民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或随身办APP等扫描灯杆“随申码”,进入对应页面,点击“路灯报修”功能,将路灯故障信息汇集至上海市照明管理信息平台的报修工单系统,养护单位接报后,将提供故障定位和派单处置服务。在此基础上,松江区深化拓展路灯二维码的附加价值,探索全区路灯编码系统与“上海停车”APP数据互通的可能性,破解夜间寻找车位难题。
“未来,上海的道路照明将更亮、更智、更绿。”崔世华进一步举例道,在临港、嘉定进行了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搭载设施的应用试点。在静安、虹口、徐汇、黄浦等区建设智慧停车共近百条道路。在中共一大会址、打浦桥、北外滩、世博区域等,依托综合杆建设新能源充电桩,为建立能源互联打下基础。
绿色照明将融入景观照明全生命周期管理
借助动态灯光艺术与静态建筑空间的巧妙对话,景观照明将城市的文脉与美学烘托出来。如何让景观照明实现又美又低耗能?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景观管理处处长齐玉梅表示,根据《上海市景观照明规划(2024-2035年)》规定,实施分区分类管控,要基本建立景观照明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约束机制。
“将绿色照明融入景观照明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定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回收等各阶段应当体现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运用健康照明的最新研究成果。”齐玉梅举例道,今年徐家汇公园作为全市首座光污染防控示范公园,采用“飞碟灯”定向照明,夜间色温自动调节,既保障安全又减少生态干扰。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
目前,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正在举行。“结束后一些灯光艺术作品将被永久保留,到其他城市进行巡展,之后还将落地在滨江地带、商业区及公园绿地,实现艺术装置的高效再利用。”齐玉梅说。
据悉,《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2024》受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委托,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牵头,联合本市多家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报告涵盖战略布局与时代使命、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国内城市绿色照明发展现状、2024年重点工作、行业影响力和价值实现、机遇挑战与未来展望六个部分,全面总结了去年上海绿色照明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未来趋势。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